合肥攻略

2024-11-14

一、合肥之名的传奇起源

合肥名字由来

合肥,这座古老而充满传奇色彩的城市,其名字的由来与东淝河和南淝河紧密相连。在古代,“肥” 有着特殊的含义,“归异出同曰肥”,即两条河在同一个地方流出去就叫做肥。东淝河与南淝河一东一南,虽流向不同,但源头一致,于是此地便被命名为 “合肥”。

合肥之名最早出现在汉武帝时期,当时只是一个县,隶属于九江郡。到了隋朝,合肥成为庐州府的所在地,此后便有了庐州、庐阳等别称,一直延续到清朝。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合肥的名称也经历了一些变化。

历史上,合肥的名称变化反映了其在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地位。从一个小县城逐渐发展成为重要的行政中心和军事重镇,合肥见证了无数的历史变迁。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合肥数为州郡治所,素有 “淮右襟喉、江南唇齿”“江淮首郡、吴楚要冲”“三国故地、包拯家乡、淮军摇篮” 之称。

如今的合肥,不仅是安徽省的省会,更是一座充满活力和创新精神的现代化城市。它融合了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先进的科技产业,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二、蓬勃发展的人口现状

常住人口规模

2023 年末,合肥市常住人口为 985.3 万人,较 2022 年增加 21.9 万人,增长 2.3%。近三年,全市净增常住人口持续攀升,由 2021 年 9.5 万人、2022 年 16.9 万人,提高到 2023 年的 21.9 万人,增量较上年增加 5 万人。2023 年合肥市常住人口占全省比重 16.1%,较 2022 年上升 0.38 个百分点,较 2020 年上升 0.75 个百分点,较 2013 年上升 2.66 个百分点。

人口结构特点

性别比例:2023 年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 507.18 万人,占 51.48%;女性人口为 478.12 万人,占 48.52%。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 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 106.08,比上年上升 0.18 个百分点。

年龄分布:2023 年全市常住人口中,0—14 岁人口为 155.48 万人,占 15.78%,比上年下降 0.56 个百分点;15—59 岁人口为 666.26 万人,占 67.62%,比上年下降 0.3 个百分点;60 岁及以上人口为 163.56 万人,占 16.6%,比上年上升 0.86 个百分点。其中 65 岁及以上人口为 126.32 万人,老龄化率(按 65 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计算)为 12.82%,比上年上升 0.08 个百分点,属于轻度老龄化社会。

三、强劲崛起的经济态势

经济总体表现

合肥市经济运行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近年来,合肥市地区生产总值不断攀升。以 2024 年上半年为例,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6135.44 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 5.5%。从产业结构来看,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 127.80 亿元,同比增长 3.3%,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稳定增长,夏粮生产面积和产量实现 “双增”,畜禽产量和蔬菜水果产量也显著提升。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 2166.18 亿元,同比增长 9.4%,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15%,创近 30 个月新高。高技术制造业和重点产业快速发展,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平板显示及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 24.5% 和 45.4%,新能源汽车产量 51.5 万辆,同比增长 67.3%。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 3841.46 亿元,同比增长 3.4%。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3.4%,较一季度加快 0.7 个百分点。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11.5%,教育、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等行业均实现两位数增长。高技术服务业和文旅行业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重点产业优势

合肥市的先进制造业发展成就斐然。在汽车产业方面,合肥市聚焦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2023 年 1 - 7 月,汽车产业累计增加值增速 131.6%,贡献率达 85.5%,持续三位数增长。全市汽车、新能源汽车实际产量为 65.8、37 万辆,同比增长 109.8%、411.6%,占全国 4.3%、8.1%。合肥加快蔚来新桥基地建设,推进新车型研发导入,大众、长安、招商车研华东研发检测基地等加快推进,16 支汽车产业相关基金总规模超 600 亿元。同时,汽车制造向 “产品 + 服务” 延伸,建强基础设施,建成充电设施约 13.75 万个,健全回收体系,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产能已突破 8 万吨,占全省约 1/3。

在新能源产业方面,合肥市加快发展光伏及新能源产业,形成覆盖关键零部件 - 电池片 - 组件 - 逆变器 - 储能电池及系统 - 电站运营的完整产业集群,全产业链规模超千亿。2023 年 1 - 7 月,先进光伏产值 714.7 亿元、增长 72%,预计全年总产值超 1600 亿元,全年电池片、组件、逆变器出货量将分别达 24GW、50GW、130GW。2022 年,新型储能实现营收近 140 亿元,预计今年营收将达 300 亿元。已集聚企业 100 余家,国家级 “专精特新” 小巨人企业 10 家,从业人员超 2.5 万人。阳光电源光伏逆变器、储能系统出货量均居全球第 1,国轩高科储能电芯出货量全球前十。

家电产业稳步提升,2023 年 1 - 7 月,家电产业累计增加值增速达 12.9%,连续 5 个月实现增长。同期,产业链实现产值 589.34 亿元,增长 5.7%。全市家电 “四大件” 总产量 3566.6 万台,同比增长 16.7%,占全国 9.1%。其中,洗衣机和电冰箱产量分别为 1403.1、1330.1 万台,占全国的 24.8% 和 23.6%。重点企业中,海尔系、长虹美菱累计产值增长 12.3%、35.8%,“四大件” 总产量连续 12 年位居全国城市首位。

人工智能加速发展,全国首个国家级人工智能重要产业基地中国声谷入园企业数超 2100 家、产值超千亿元,连续 5 年产值、企业数量增长率超 30%。讯飞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成为国家首批四大人工智能平台之一,平台已开放 AI 产品及能力 587 项,累计覆盖终端设备数超 37.2 亿,AI 大学堂学员总量达到 71.9 万。2023 年发布的 “讯飞星火” 认知大模型,其技术达国内领先水平。

对外贸易成果

合肥市对外贸易实现量质齐升,进出口、出口增速均居长三角万亿 GDP 城市首位。2024 年一季度,合肥市实现进出口总额 812.6 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 12.6%。其中,进出口增速、出口增速均居长三角 9 个万亿 GDP 城市第 1 位。一季度合肥出口 555.4 亿元,增长 11.8%;进口 257.2 亿元,增长 14.5%,进出口、出口、进口增速较全国增速分别快 7.6、6.9、9.5 个百分点。全市机电产品出口 446 亿元,增长 11.1%,占出口总额的 80%。其中,笔记本电脑出口 87.4 亿元,增长 18.4%;集成电路出口 44.5 亿元,增长 31.4%;家用电器出口 43.2 亿元,增长 34.6%。随着共建 “一带一路” 的深入推进以及 RCEP 等自贸协议的不断签订,合肥市与相关国家和地区贸易往来日益紧密。一季度,合肥市对共建 “一带一路” 国家和地区进出口 315.1 亿元,增长 11%,占全市总额的 38.8%;对 RCEP 国家进出口 211.5 亿元,增长 20.3%,占全市总额的 26.0%。此外,合肥市对前三大贸易伙伴欧盟、美国、东盟分别实现进出口 138.6 亿元、102.8 亿元和 99.5 亿元,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 42%。为畅通进出口贸易通道,一季度,合肥中欧班列开行 306 列,其中开行企业定制班列 116 列,同比增长 22.11%;合肥水运港外贸重箱吞吐量 4.43 万标箱、同比增长 21.72%;国际货运航线执飞 99 班、同比增长 16.47%,载货量 1.18 万吨、同比增长 92.23%。2024 年前 9 个月,合肥全市贸易进出口总值 2705 亿元,出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1 - 9 月,全市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 2705 亿元、同比增长 4.1%。其中,出口实现 1859 亿元、同比增长 8.2%,高于全国 2 个百分点,出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2023 年,合肥高新区实现进出口总额 92.01 亿美元、增长 14.4%,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 180 家,总数达 718 家。

四、丰富多彩的旅游胜地

热门旅游景点

三河古镇:三河古镇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的南端,地处肥西、舒城、庐江三县的交界处。古镇因丰乐河、杭埠河、小南河三水流贯其间而得名,已有 2500 多年的历史。这里保存了大量清朝晚期和民国时期的古建筑,建筑风格兼具南北特色,是 “青砖白瓦码头墙” 的徽派建筑。古镇形成了 “八古” 景观,即古河、古桥、古街、古巷、古民居、古茶楼、古庙台和古战场。三河古镇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庐剧的发祥地,保留了闹花船、车上轿、河蚌舞等民间艺术。这里有董寅初纪念馆、刘同兴隆庄、杨振宁旧居、一人巷、鹤庐、仙姑楼等众多景点,让游客仿佛穿越回那个繁华的历史时期。

包公园:包公园是为纪念北宋清官包拯而修建的园林,主要由包公祠、包公墓、清风阁、浮庄等景点组成。包公祠供奉着包拯的塑像,展现了他铁面无私、公正严明的形象,祠内陈列着与包拯相关的文物和历史资料。清风阁位于包公园的制高点,登上阁楼,可俯瞰整个包公园的美景和合肥市的繁华景象。包河湖水清澈,租一条小船泛舟湖上,可体验远离尘嚣的宁静。包公园不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还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安徽博物院:安徽博物院是安徽省唯一一家集自然、历史、社教为一体的省级综合类博物馆。新馆侧重于展示安徽的历史文化亮点,老馆则陈列安徽近现代的特色专题。馆内藏品丰富,有铸客大鼎、鄂君启金节、渐江《长林逍遥图》、胡开文秦权墨等珍贵文物。博物院的建筑造型体现了 “四水归堂、五方相连” 的徽派建筑风格,成为安徽的文化标志之一。

旅游接待能力

合肥市旅游市场十分火爆,接待人数不断攀升。五一期间,全市共接待游客 951.1 万人次,旅游花费 48.7 亿元。其中,肥西三河古镇接待 26.5 万人次,包公园景区游客总量 9.64 万人次。清明假期三天,全市共接待游客 372.1 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 20.8 亿元。其中,三河古镇接待 9.3 万人次,巢湖姥山岛景区接待 9.3 万人次,植物园接待 7 万人次,野生动物园接待 6.7 万人次,冶父山森林公园接待 5 万人次。2024 年 “十一” 期间,合肥市旅游市场依然热度不减,各个景点游人如织。此外,合肥市还积极打造特色旅游路线,丰富文旅产品供给,激发文旅消费潜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随着合肥市旅游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旅游服务质量的持续提升,合肥市的旅游接待能力将进一步增强,未来有望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五、独具风味的特色美食

传统名菜魅力

庐州烤鸭:庐州烤鸭原系宫廷御膳美食,明朝时流入豪门至民间。和焖炉烤制的北京烤鸭不同,庐州烤鸭以挂炉为主,砀山梨木烘烤,香酥可口、肥而不腻,自成特色、别具风味。庐州烤鸭店对食材的选择极为严苛,鸭子重量必须控制在四斤半至四斤八两。制作庐州烤鸭先腌后微火烤,出炉后晶莹透亮香气扑鼻,吃在嘴里油而不腻。吃烤鸭一定要配上烧饼,连肉带皮夹上烧饼一次一只都不管饱。庐州烤鸭、鸭油汤包、鸭油烧饼逐渐被合肥人赞誉为庐州烤鸭店 “三绝”。1987 年分别荣获安徽省和商业部优质产品称号,1983 年荣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

逍遥鸡:逍遥鸡又称曹操鸡,始创于三国时期,为安徽省合肥市地方传统名菜。逍遥鸡系经宰杀整型、涂蜜油炸后,经配料卤煮入味,直焖至酥烂,肉骨脱离而成。出锅成品,色泽红润,香气浓郁,皮脆油亮,造型美观。吃时抖腿掉肉,骨酥肉烂,食后余香满口。公元 208 年,汉丞相曹操在赤壁大战前夜亲率大军行至庐州,卧病不起。此时,有庐州人献上用当地 “伢鸡” 配中药和好酒卤制的鸡,曹操吃后食欲陡增,身体很快恢复了健康。此后,曹操行旅所到之处,必定专请厨师餐餐必备此鸡,而且不住地夸赞说:“真是美味逍遥鸡也”。

吴山贡鹅:吴山贡鹅又名行密贡鹅,是安徽省合肥市的一道传统名菜,属于徽菜系,因其产自合肥吴山镇而得名。此菜源于唐朝乾符年间,唐末五代十国期间,吴王杨行密攻庐州、战广陵、克淮南、伐江夏,后占有淮河以南、长江以东的三十余州地盘。天复二年被唐昭宗封为吴王。他为官清廉,人民安居乐业,故乡人民以当地特产鹅配美味佐料制成卤鹅进贡,吴王食之大悦,谓众人曰:行密自幼贫寒,不敢忘本,以此卤鹅进餐,堪称 “贡品”。吴山贡鹅贡鹅肉质较普通鹅细嫩,味美,烧、煮、炖、烤、腌食皆宜。卤制的吴山贡鹅,卤制方法独特,色清正,香浓郁,味道鲜美。

特色小吃韵味

三河米饺:三河米饺是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三河古镇的一种传统的名小吃。三河米饺以籼米粉制成饺皮,用五花肉等及调料制成馅,成饺后油炸而成。色泽金黄,外皮微酥脆、馅味鲜美。2016 年 11 月,三河米饺获中国金牌旅游小吃奖。制作过程讲究,先将五花肉剁肉馅,豆腐热水下锅煮开切块,香菇泡发切碎,胡萝卜切碎,葱姜切碎,热锅倒入食用油,油热下葱姜炒香,下胡萝卜香菇碎炒香,加入五花肉,依次加入料酒、老抽、生抽、盐、糖,翻炒,倒入豆腐,翻炒,加入淀粉,馅料炒好关火,加入香油,翻拌几下备用。将炒熟的籼米粉倒入开水,搅拌成絮状,和成面团,揪成季子,用刀面按压成圆形,包上馅料,炸至金黄即可。

庐州鸭油烧饼:庐州鸭油烧饼是合肥的特色传统名点。用鸭油和制的酥烧饼,其选料、制作、火功、质量均很讲究,烧饼层次分明,入口又香又酥,余味久存。刚出炉的鸭油烧饼最是勾人,现做现卖,拿到手都是烫乎烫乎的。热的时候,一掰那个酥皮脆得一个劲地掉。搭配刚出锅的桂花赤豆糊,温润下肚,口齿留香。2022 年 1 月,庐州鸭油烧饼入选安徽省 “特色美食 200 道” 名单。

合肥芝麻饼:虽没有庐州烤鸭、三河米饺等名气大,但合肥芝麻饼也独具特色。它以面粉为主要原料,撒上足量的芝麻,经过烘烤后,香气四溢。咬上一口,酥脆可口,芝麻的香味在口中散开,让人回味无穷。无论是作为早餐的搭配,还是下午茶的点心,合肥芝麻饼都深受当地居民和游客的喜爱。

六、酒店林立的接待资源

酒店数量分布

合肥市作为安徽省的省会城市,旅游和商务活动频繁,酒店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目前,合肥市的酒店数量众多,类型丰富,能够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

首先,从星级酒店来看,合肥星级酒店共 55 家。其中,五星级酒店 5 家、四星级酒店 15 家、三星级酒店 22 家、二星级酒店 13 家。依据 “十二五” 规划,预计到 2015 年底,合肥会展数将达到 300 场以上,几乎每天都有会展。统计显示,目前合肥市筹建、在建、改建、待评的五星级酒店还有近 20 家。此外,安徽各市五星级酒店数量中,合肥以十家位列第一毫无争议。

其次,连锁酒店在合肥也加速圈地。如艺龙旅行酒店频道汇集了合肥市 153 家国内外知名品牌连锁酒店,提供合肥市热门商业区及行政区的经济型、豪华型、高档品牌酒店等。包括洲际、皇冠假日、智选假日酒店、假日酒店、voco、喜来登酒店、威斯汀酒店、福朋喜来登酒店、丽斯未来酒店等众多品牌。大牌快捷酒店如如家、汉庭、速 8、锦江之星、莫泰 168、7 天等纷纷在省城长江中路、黄山路 “扎堆”。目前国内经济型酒店一线品牌均已全部进驻合肥,数量已超过 100 家。

除了星级酒店和连锁酒店,合肥还有众多单体酒店和特色酒店。例如,在老城区半径不到 1 公里内就开了近 20 家经济型酒店,竞争十分激烈。这些酒店虽然档次、功能、服务近似,但在价格和位置上各有优势,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总之,合肥市的酒店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类型多样,为游客和商务人士提供了丰富的住宿选择。无论是追求高品质服务的星级酒店,还是注重性价比的连锁酒店和单体酒店,都能在合肥找到适合自己的住宿场所。

七、合肥:融合历史与现代的魅力之都

合肥,这座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在现代的浪潮中蓬勃发展。

从名字由来上看,合肥因东淝河与南淝河均发源于此而得名。这一独特的命名方式,承载着这座城市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古代,“肥” 有着 “归异出同” 的特殊含义,两条河流的源头一致,共同孕育了这片土地。合肥之名最早可追溯至汉武帝时期,历经数千年的变迁,从一个小县城逐步发展成为安徽省的省会,见证了无数的历史风云。

在人口方面,2023 年末合肥市常住人口达到 985.3 万人,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人口结构也呈现出一定的特点,性别比例较为均衡,年龄分布合理。这座城市不仅拥有庞大的劳动力资源,也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经济上,合肥展现出强劲的崛起态势。地区生产总值不断攀升,重点产业优势明显。汽车产业聚焦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产量和增加值持续增长;新能源产业形成完整产业集群,全产业链规模超千亿;家电产业稳步提升,产量和产值位居全国前列;人工智能加速发展,中国声谷入园企业数超 2100 家、产值超千亿元。对外贸易实现量质齐升,进出口增速居长三角万亿 GDP 城市首位,与 “一带一路” 国家和地区贸易往来日益紧密。

旅游资源丰富多彩,三河古镇、包公园、安徽博物院等热门景点吸引着众多游客。三河古镇保存了大量古建筑,是庐剧的发祥地;包公园纪念北宋清官包拯,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安徽博物院藏品丰富,建筑风格独特。合肥市旅游接待能力不断增强,旅游市场火爆,接待人数持续攀升。

美食更是合肥的一大特色,传统名菜庐州烤鸭、逍遥鸡、吴山贡鹅各具魅力,特色小吃三河米饺、庐州鸭油烧饼、合肥芝麻饼韵味十足。这些美食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味蕾,也传承了合肥的历史文化。

酒店业蓬勃发展,星级酒店、连锁酒店、单体酒店和特色酒店数量众多,类型丰富,为游客和商务人士提供了丰富的住宿选择。

合肥,这座融合了历史与现代的魅力之都,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探索、投资和生活。它既是历史文化的传承者,又是现代科技的创新者;既是旅游胜地,又是美食天堂;既是商务中心,又是宜居城市。未来,合肥将继续发挥其优势,在经济、文化、旅游等方面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成为一颗更加耀眼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