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巢湖市攻略

2024-11-14

一、巢湖之名的传奇由来

巢湖之名,众说纷纭,每一种说法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有说法称巢湖因湖呈鸟巢状而得名。从巢湖的地理位置和形态来看,其位于安徽省中部的长江、淮河两大水系中间,东西长 55 千米、南北宽 21 千米,湖岸线周长 176 千米。整个湖区的轮廓酷似鸟巢,《辞海》中也有 “湖呈鸟巢状” 的解释。然而,巢湖并非一开始就是如今的鸟巢形状。在历史的长河中,巢湖经历了多次演变。初始形成的巢湖湖盆比现在要大得多,随着构造控制、泥沙淤积以及人类的围湖造田等共同作用,巢湖逐渐萎缩,才呈现出如今的鸟巢形状。所以,单纯以现在的形状来确定巢湖的得名原因,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巢湖也因有巢氏居住而得名。上古时期,人类生活环境恶劣,有巢氏带领人们从洞穴走向树上筑巢而居,大大改善了人类的居住环境,使人类彻底脱离了动物界。巢湖周边地区有着丰富的有巢氏传说,从远古的有巢氏部落到后来的南巢、巢伯国、居巢等,都与有巢氏密切相关。这里的人民世世代代生活在巢湖周边,受有巢氏文化的影响深远。可以说,巢湖之名源于有巢氏,体现了人文历史和文化传承。

此外,巢湖还因神话人物焦姥得名,当地人俗称焦湖。传说中,焦姥为救百姓,与女儿一同被洪水吞噬,后化为姥山等,守护着这片水域。巢湖周边至今仍保留着祭祀湖神焦姥的传统习俗,为巢湖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这些不同的得名说法,共同构成了巢湖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让巢湖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名称,更是一部承载着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的生动史书。

二、人口概况知多少

(一)常住人口数量

巢湖市常住人口为 73.0 万人。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市(包含半汤街道)常住人口为 727162 人,与 2010 年巢湖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 780711 人相比,减少 53549 人,下降 6.86%,年平均下降率为 0.71%。

从镇街常住人口分布情况来看,常住人口超过 5 万人的有 4 个,分别是凤凰山街道、卧牛山街道、亚父街道、半汤街道;在 3 万人至 5 万人之间的有 6 个,分别是槐林镇、天河街道、柘皋镇、烔炀镇、黄麓镇、夏阁镇;3 万人以下的有 8 个,分别为苏湾镇、散兵镇、栏杆集镇、中垾镇、坝镇镇、银屏镇、庙岗乡、中庙街道。城区五个街道常住人口 378567 人,占全市人口比重的 52.07%,超过了五成。这充分表明巢湖市人口不断向中心城区集聚。

(二)人口数量的意义

人口数量对巢湖市的经济发展、社会建设以及城市规划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经济发展方面,73 万的人口规模为巢湖市提供了一定的劳动力资源和消费市场。劳动力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不同行业的发展都需要相应的人力资源支持。同时,人口的消费需求也推动着商业、服务业等领域的发展。例如,在零售、餐饮、旅游等行业,人口的消费能力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行业的发展前景。

在社会建设方面,人口数量决定了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的需求规模。合理的人口分布有助于优化公共资源的配置,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例如,根据人口分布情况合理规划学校、医院的布局,可以更好地满足居民的教育和医疗需求。

在城市规划中,人口数量是重要的参考依据。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规划、住房规划等都需要考虑人口规模和分布情况。例如,根据人口增长趋势规划城市的交通网络,可以避免交通拥堵,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同时,合理规划住房建设可以满足居民的居住需求,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三、经济发展现活力

(一)经济运行情况

2024 年 1 - 2 月份,巢湖市经济运行起步平稳。规上工业总产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 8.6%、16.3%,较上年同期加快 8、9.3 个百分点。四大优势产业合计完成产值增长 28.4%,超全部工业 19.8 个百分点。民间投资不断加快,增长 22.9%,占全社会投资比重 38.0%,较上年同期高 14.5 个百分点。截至 2 月末,亿元以上项目 82 个、10 亿元以上项目较上年同期增加 2 个。消费市场稳步向好,2 月份限上零售额完成 2.8 亿元,增长 6.3%;在统限上企业 152 家,较上年同期增加 5 家。1 - 2 月份,销售额超千万企业 23 家,合计完成销售额增长 4.4%,较全部限上企业高 8.7 个百分点。

从整体经济数据来看,巢湖市在不同时间段都呈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2023 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 571.5 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 6.1%。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10.9%,连续 9 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增速较合肥市平均水平高 0.3 个百分点,位列五县市第 3。建筑业增势稳定,全市资质以上建筑业完成产值 115.3 亿元,增长 4.0%,在五县市位列第 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 228.3 亿元,增长 0.3%,其中限上零售额完成 29.5 亿元。全市规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 40.4 亿元,增长 39.2%,高出合肥市平均水平 29.8 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1.9%,较去年同期加快 19.3 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增长 11.4%,较全部投资增速高 9.5 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 20.2%,高出全部规上工业 18.6 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较上年提高 16.1 个百分点。全市新增发明专利 173 件,较上年增加 37 件,增长 27.2%。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27.7 亿元,增长 5.7%,完成年度预算任务 100.6%。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分别达到 971.8、861.6 亿元,存贷比达 88.7%,较上年末提高 0.4 个百分点。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 41655 元,增长 7.9%,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48206 元,增长 6.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0543 元,增长 8.2%。

(二)经济发展因素

巢湖市经济发展得益于多方面因素。在产业结构方面,巢湖市统筹产业发展,农业经济稳中向好,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 83.12 亿元,增长 4.0%;拥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2 个,认定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2 家、省级 10 家;粮食稳产保供能力提升,粮食播种面积完成 113.5 万亩,粮食总产量 40 万吨。工业经济稳步增长,全年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 410 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10%,现有产值超亿元企业 50 家,产值超 10 亿元企业 10 家,产值超 50 亿元企业 1 家。新增规上工业企业 18 家,规上工业企业总数达 184 家,较去年净增 16 家。现代服务业稳中求进,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 295 亿元,增长 3.5%。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 8 家,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 39.2%。全年新增电商经营主体 175 个,实现网上零售额 19.4 亿元。

在投资环境方面,巢湖市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围绕有效市场、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打造 “六最” 营商环境。深化 “放管服” 改革,实现企业开办手续一日办结,行政许可类事项全程网办。开展 “优环境、促发展” 服务,为企服务满意度稳居合肥市前列。推动惠企政策落地,累计减税降费 8.12 亿元,发放政银担、税融通等政策性贷款 44.02 亿元。服务企业开展招聘 645 场,达成就业意向 1.08 万人。召开 “共同成长计划” 培训暨政银企对接会 2 次,银行累计授信 4.5 亿元,“信易贷” 平台授信 92 亿元。全年净增市场经营主体 5913 家,增长 13.6%。

在政策支持方面,巢湖市出台《巢湖市 2023 年工业立市招大引强行动方案》,综合运用产业链招商、顾问招商、基金招商等形式,招引产业链供应链龙头和节点企业。全年招引重点产业亿元以上项目 36 个,协议投资 294.43 亿元,创 “工业立市” 三年以来最好成绩,其中 5 亿元以上项目 15 个,10 亿元以上项目 6 个,50 亿元以上项目 2 个。重点项目快速推进,持续推进 147 个重点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新兴产业发展显著,“两新” 产业再进位,全年新增战新企业 10 家,预计实现战新产值 185 亿元,增长 20.4%,战新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 44.6%,提升 15.8 个百分点。专精特新再突破,积极开展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全年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45 家,全市总数 153 家;新增国家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 1 家,皖维高新入选 “创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创新平台再提升,获评安徽省企业研发中心 2 家、安徽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1 家,新增安徽联合共建学科重点实验室、安徽省产业创新研究院、安徽省工程研究中心各 1 个。

(三)经济发展的挑战与前景

巢湖市在经济发展中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地理因素方面,巢湖市距离合肥市区较远,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与合肥中心城区的经济互动。企业在选择搬迁地时,更倾向于交通便利、配套完善且靠近市区的区域,如长丰县的双凤经济开发区、肥西县的柏堰科技园等。这些地方不仅靠近市区,而且有着良好的产业基础,对于企业来说,无疑是个更好的选择。巢湖市由于距离原因并不容易对接合肥市区发展,也不容易承接市区的产业溢出。

其次,政策导向方面,巢湖市不是合肥的重点发展区域。合肥市更倾向于发展那些能迅速带来经济效益的区域,比如合肥高新区、合肥经开区。这两个区域不仅是工业和服务业的双料冠军,还肩负着建设 “科创之城” 的重任。相比之下,巢湖市缺乏足够的政策支持和发展动力。

最后,人口因素方面,巢湖市常住人口数量在合肥各区县中相对较少。2023 年仅有 72.8 万人,这在合肥的众多区县中排不上号。没有足够的人口支撑,无论是消费市场还是劳动力供应,都会受到限制。

然而,巢湖市也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巢湖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都是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优势。如巢湖是 “三古” 之地,堪称古人类起源地、古文明发祥地、古战场必争地;是 “三将” 之乡,冯玉祥、张治中、李克农都是从巢湖走出的一代名将;是 “三水” 之都,坐拥巢湖,有中小河流 22 条,裕溪河通江达海,是全国著名温泉之乡;是 “三优” 之城,区位优势明显,位于长三角腹地,是合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先行区,与沪宁杭等长三角中心城市处在 3 小时经济圈。距合肥新桥机场、南京禄口机场、芜宣机场车程 1.5 小时以内;商杭高铁、京福高铁、宁西铁路、淮南铁路复线穿境而过;合宁、合巢芜、北沿江高速等 20 多条公路干线贯通全境;巢湖港通航能力 3000 吨。环境优势突出,森林覆盖率 17.68%,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43.2%,获评全国农村生活污水全面治理示范县、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湖光、奇花、温泉、溶洞誉为巢湖旅游 “四绝”,姥山岛、紫微洞为 4A 级景区,半汤温泉度假区跻身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境内有安徽组织干部学院、安徽公安学院、合肥城市学院、合肥师范学院、巢湖学院等多所高校,是全国拥有高校最多的县级市。发展优势显著,构建居巢经济开发区 “一区多园” 发展格局,形成以智能制造、绿色食品等为代表的传统优势产业和以光学电子、镁基轻合金、新型功能材料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多业并举的产业体系。营商环境评价获合肥市优秀等次,获评全国创新型县,蝉联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科技创新百强县。

未来,巢湖市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自然资源和文化底蕴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动力。例如,加大对旅游产业的投入和开发,打造更多的旅游景点和特色旅游项目,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消费。同时,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与交流,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此外,还可以加大对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力度,提高人口素质,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相信在巢湖市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巢湖市的经济发展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四、旅游胜地点亮生活

(一)丰富的旅游景点

姥山岛景区:姥山岛景区位于合肥市巢湖市,是一个自然风光优美的岛屿景点,包括古老的庙宇建筑和各种水上活动。景区开放时间为一月至十二月周一至周日 08:00 - 15:30,停止售票和入场时间为 15:30。这里有阳光电瓶和步行道,游客可以选择步行上山,山顶有文峰塔。游客在这里可以看湖景、赏夕阳,感受古色古香的氛围,适合家庭旅行、年轻人游玩,也适合春天和秋天前来。

龟山公园:龟山公园依湖而建,风景秀丽。公园内有广阔的草坪、蜿蜒的步道和美丽的湖景,是人们休闲散步、亲子游玩的好去处。在这里可以欣赏到巢湖的湖光山色,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

东庵森林公园:东庵森林公园推出森林茶艺表演等活动,备受游客喜爱。公园内绿植繁茂,空气清新,是天然氧吧。这里适合旅游、适合遛狗、适合慢慢游玩,人们可以在这里亲近自然,呼吸新鲜空气。

银屏山景区:银屏山位于合肥市巢湖市,是一座以奇石、溶洞和风景区闻名的自然山体公园,为 3A 景区。开放时间为一月至十二月周一至周日 08:00 - 16:30,停止售票和入场时间为 16:00。这里景点多,有千年奇花白牡丹,传说很美。游客可以在这里赏荷花、赏牡丹花,感受自然景观的魅力,适合冬天、秋天游玩,也是打卡必去之地。

紫微洞景区:紫微洞风景区位于合肥市巢湖市,是一处以溶洞景观和石灰岩地貌为主的自然风光旅游胜地,为 4A 景区。开放时间为 08:10 - 17:10,停止售票和入场时间为 16:10。这里有溶洞、瀑布等自然景观,还有象形景观,建筑风格独特。景区内停车方便,是自驾圣地,适合家庭出行、亲子游,也是避暑胜地,适合夏天、秋天游玩。

张治中故居:张治中故居是巢湖市重要的人文景观之一。这里保存着张治中将军的生活遗迹和历史资料,展现了将军的爱国情怀和卓越贡献。游客可以在这里了解历史,感受将军的人格魅力。

李克农故居:李克农故居同样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这里展示了李克农将军在革命战争年代的英勇事迹和卓越贡献,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烔炀古镇:烔炀古镇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底蕴。古镇内保存着许多古建筑、古桥、古塔等文物,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历史的沧桑与变迁,了解巢湖的历史文化。

(二)旅游产业的发展

巢湖市在旅游产业发展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在旅游资源整合方面,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打造了多条特色旅游线路,如将姥山岛景区、银屏山景区、紫微洞景区等自然景观与张治中故居、李克农故居、烔炀古镇等人文景观串联起来,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

在旅游设施建设方面,巢湖市不断完善旅游交通运输网络,全面提升巢湖旅游通达条件。同时,积极提升旅游配套服务能力,目标到 2022 年,建成区域旅游咨询服务中心(驿站)15 处,旅游停车场 20 处,旅游码头 2 处,自驾车营地 4 处,旅游厕所 100 座,重要景点及涉旅场所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

在旅游品牌打造方面,巢湖市积极开展线路推介、举办节庆活动、走出去营销、发布短视频、抖音信息等多渠道宣传推广活动,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成功举办了 “2023 巢湖银屏牡丹观赏节”“2023 年巢湖烔炀第二届桃花节”“合肥柘皋夏至民俗文化旅游活动”“2023 年中庙露营生活节”“2023 巢湖避暑旅游季主题活动”“合肥巢湖游泳嘉年华活动”“2023 年环巢湖自行车赛”“巢湖市第五届讲解员大赛” 等一系列惠民消费季主题节庆活动。

(三)旅游对经济的带动

旅游产业对巢湖市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带动作用。首先,促进了消费。大量游客的到来,带动了餐饮、住宿、购物等行业的发展。例如,国庆假期前三日,巢湖市共接待游客 36.39 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 8897 万元,分别同比增长 2.4%、4.6%。中秋国庆期间,全市接待游客总量 88.69 万人次,较上年同期增长 49.9%;实现旅游综合收入 2.161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52.2%。

其次,增加了就业。旅游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包括景区工作人员、酒店服务人员、导游、餐饮从业人员等。例如,依托民宿旅游产业的发展,2022 年,项目所在地大岭村集体经济收入达 102.13 万元,带动周边村民 20 余人就地就业。尖山湖生态农业逸趣园景区紧跟乡村振兴政策导向,在助推庙岗乡村振兴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累计吸纳周边村居有劳动能力的脱贫人口 96 人,脱贫户年人均务工收入达到 10000 元以上。

最后,推动了相关产业发展。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了交通运输、文化创意、农产品加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例如,巢湖市投入扶贫(衔接)产业发展资金形成经营性资产项目 228 个,资产总规模 5.32 亿元。盘活闲置资产和集体建设用地,投资固定资产租赁经营,累计投资 2.9 亿元建成 42 个扶贫标准化厂房,通过招商引资,吸纳了一大批优秀企业进驻,产业类型覆盖粮油、茶叶等传统农产品加工,预制菜、中药材、面包等农副深加工,机械制造、电子、五金、家具、服装等二产加工业,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增加地方特色产品附加值,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五、未来展望展宏图

(一)综合优势奠定发展基础

巢湖市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适宜的人口规模、充满活力的经济态势以及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这些综合优势为其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历史文化方面来看,巢湖作为有巢氏的故乡,历史悠久,名人辈出。其文化传承不仅丰富了城市的内涵,还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独特的资源。例如,连续举办的有巢氏文化交流研讨会和文化节,吸引了众多专家、学者和游客,提升了巢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巢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巢湖民歌和纸笺加工技艺,在传承中不断创新,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人口方面,虽然目前常住人口数量相对较少,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吸引力的提升,有望吸引更多的人才流入。此外,合理的人口分布有助于优化公共资源的配置,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经济发展方面,巢湖市在产业结构调整、投资环境优化和政策支持等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农业经济稳中向好,工业经济稳步增长,现代服务业稳中求进,新兴产业发展显著,创新平台不断提升。这些都为巢湖市未来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支撑。

旅游资源方面,巢湖市拥有姥山岛、龟山公园、东庵森林公园、银屏山景区、紫微洞景区等自然景观,以及张治中故居、李克农故居、烔炀古镇等人文景观,丰富多样的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旅游产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消费和就业,还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为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面临挑战与应对策略

然而,巢湖市在未来发展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地理因素方面,距离合肥市区较远,限制了与合肥中心城区的经济互动。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巢湖市可以加强与周边地区的交通连接,提高交通便利性。例如,加快推进与合肥市区的快速交通建设,缩短通勤时间,增强与合肥中心城区的经济联系。同时,积极发展特色产业,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吸引企业和人才的流入。

政策导向方面,巢湖市不是合肥的重点发展区域,缺乏足够的政策支持和发展动力。巢湖市可以积极争取上级政府的政策支持,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人才引进的投入。同时,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探索创新发展模式,如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人口因素方面,常住人口数量相对较少,限制了消费市场和劳动力供应。巢湖市可以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强人才引进等措施,吸引更多的人口流入。例如,加大对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人才来巢湖创业就业;加强城市品牌建设,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三)美好前景展望

展望未来,巢湖市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在经济发展方面,巢湖市可以继续优化产业结构,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例如,在智能制造、绿色食品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光学电子、镁基轻合金、新型功能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多业并举的产业体系。同时,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在旅游产业方面,巢湖市可以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打造更多的特色旅游项目和精品旅游线路。例如,深入挖掘巢湖的历史文化内涵,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大旅游宣传推广力度,提升巢湖旅游的品牌影响力。

在城市建设方面,巢湖市可以坚持 “三生” 融合的发展理念,提升城市的宜居品质和活力。例如,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打造和美小区;推进城市绿化和生态建设,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丰富城市文化活动,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

总之,巢湖市在历史文化、人口、经济、旅游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潜力。面对未来的挑战,巢湖市可以积极采取应对策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相信在巢湖市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巢湖市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