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庐江区攻略

2024-11-14

一、庐江之名的传奇起源

《山海经》作为先秦古籍,其中记载的 “庐江出三天子都,入江,彭泽西。一曰天子鄣。” 为庐江县名的起源埋下了神秘的伏笔。尽管如今的庐江境内并无与 “庐” 和 “江” 相关联的山水或古遗址遗存,但庐江县名的确与古庐江郡有着紧密的联系。

关于古庐江的具体位置,众说纷纭。有观点认为是安徽皖南的青弋江,依据是《汉书・地理志》中庐江郡自注云:“庐江出陵阳东南,北入江。” 汉陵阳县在今安徽太平县(现为黄山区)西北,宛陵县即今安徽宣城。今有青弋江,其东源出自黄山北麓,北流与西源舒溪相合,然后经宣城西境,至今芜湖市附近会水阳江入长江。晚清巨儒王先谦《汉书补著》,清地理学家吴卓信《汉书地理补正》、桐城文派魁首姚鼐《汉庐江九江二郡沿革考》均支持此说。

另一种说法是江西境内的乐安江。唐朝卢潘作《庐江四辩》,认为《山海经》之 “三天子都” 或 “天子鄣” 即黟县南率山及其以西浙岭,浙江出其阴,东南流入于海;庐江出其阳,西流汇入彭蠡;明朝学者吴度亲往率山做实地调查,见有巨石刻 “三天子都” 四字,进一步肯定此说,并确认庐江即自率山发源,南下西流,经婺源、德兴、乐平诸县,至鄱阳县西汇鄱阳湖之乐安江。

还有说法认为古庐江是庐山北麓之石门涧。北魏郦道元作《水经・庐江水注》,把《山海经》所载庐江与庐山联系起来,以为 “庐山之名,山水相依,互举殊称”,因谓庐山即古 “三天子都” 或 “天子鄣”,而出于庐山北麓之石门涧即古庐江。然而,历史地理学家们指出 “庐山乃因庐江而名” 与史实不符,因为庐江之名早于庐山 600 余年。

二、庐江的人口现状

(一)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概况

庐江县在 2023 年呈现出独特的人口格局。常住人口总数为 88.7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达 52.3 万人,城镇化率为 58.93%。这表明庐江在城市化进程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户籍人口总数为 118.49 万人,男性人口总数为 61.39 万人,女性人口总数为 57.1 万人。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庐江县人口规模较大,且男女比例相对较为均衡。

(二)人口变化趋势

2023 年,庐江县出生人口总数为 0.6966 万人,登记出生率为 5.87‰,比上年上升 0.09 个千分点;死亡人口总数为 0.8379 万人,注销死亡率为 7.07‰,比上年上升 0.64 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为 -1.2‰,比上年下降 0.55 个千分点。这些数据反映出庐江县人口增长面临一定的压力。出生率虽有上升,但幅度较小,而死亡率上升幅度相对较大,导致自然增长率为负且下降。这可能与人口老龄化、生活压力等因素有关。未来,庐江县可能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鼓励生育、优化养老服务等,以应对人口变化带来的挑战。

三、庐江的经济发展之路

(一)经济总量与产业结构

庐江县 2023 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 633.5 亿元,产业结构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65.4 亿元,增长 3.8%,在农业供应链持续巩固方面,新改建高标准农田 8.4 万亩,投资 2.3 亿元建设农业水利项目 11 个。全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 197.8 万亩、总产 79 万吨。蔬菜产量 57 万吨,生猪饲养量 23.3 万头。新增稻渔(虾)综合种养面积 4 万亩,总面积达 30 万亩,产值增加 3.5 亿元。新增全省首批 “三化” 茶园 1 个。农业产业链不断延伸,招引同大蔬菜物流配送基地、乐桥智慧农业产业园等农业产业链项目 26 个,总投资 15.1 亿元,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增至 47 家,产值 30 亿元、增速 22.3%。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1 个、市级 16 个,总数达 117 个。新认证省级农业数字工厂 2 家、市级 2 家。新认定国家级示范合作社 1 家、省级示范合作社和示范家庭农场 38 家。

在第二产业方面,增加值为 247.5 亿元,增长 6.6%。庐江县以新能源电池材料、磁性材料、装备制造、新型化工为四大主导产业。2023 年预计完成工业投资 100.5 亿元,增长 7.4%,其中技改投资 28.1 亿元、增长 37.5%。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 0.5%。新增国家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 2 家、省 “专精特新” 中小企业 24 家、省创新型中小企业 35 家、市 “专精特新” 中小企业 14 家,新材料特色产业集群在省级评估中位居前列,民营经济发展受到省级通报表扬。围绕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开展延链补链强链招商,项目对接洽谈成效显著。全年新签约项目 76 个,协议投资总额 505 亿元,其中 50 亿元以上重大项目 3 个,百亿元以上项目 1 个,外资项目 1 个。创新动能日渐增强,新认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3 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 1 家、安徽工业精品 1 家,新增省数字化车间 2 个、市智能工厂 2 家、市数字化车间 11 个。庐江高新区荣获全省新材料产业 “十强园区”,区内安徽超电等 18 个项目开工,吉坤电子等 20 个项目加速建设,源元复合集流体、伟宏钢构等 25 个项目投产。合庐产业新城与瑶海区、六安市金安区合作共建园区正式签约。8 条园区道路正式通车,龙磁大道等 18 条园区道路建设稳步推进,极智嘉等 10 个项目正式开工,爱宠生物、生物医药科技园项目主体竣工,中昊港创、G60 科创产业园项目建成,伟昇智能等 5 个项目建成投产。庐江化工园供热改造等 6 个项目竣工,人才公寓、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等 6 个项目加快推进。格派、金浔等 4 个项目开工建设,赛纬、顺航项目顺利投产。

第三产业增加值 320.6 亿元,增长 5.9%。在现代服务业方面,质效双升。打造汤池万山慢生活风景道、冶父山黄陂湖山水风景道,建成开放逍遥谷・高空乐园等项目 30 个,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 “恋庐小舍” 家庭民宿公共品牌,建成精品民宿 30 家、家庭民宿 18 家,“农舍经济” 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金融运行健康平稳,预计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 15%、20%。电子商务提质增效,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在中期绩效评价中获 “优秀” 等次。商贸物流、房地产、交通运输等行业平稳运行。

(二)经济发展动态

从固定资产投资来看,1 - 11 月份,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长 1.6%,较 1 - 10 月回落 0.3 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增长 9.2%,较 1 - 10 月回落 2.2 个百分点;工业技改投资增长 38.2%;新开工制造业投资下降 33.9%,较 1 - 10 月收窄 6.4 个百分点。1 - 11 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 25.2 亿元,同比增长 21.4%,较 1 - 10 月提高 2.2 个百分点;房地产销售面积 37.8 万平方米,同比下降 7.6%,较 1 - 10 月收窄 1.7 个百分点。

在财政金融方面,1 - 11 月份,全县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27.7 亿元,同比增长 11.1%。其中,税收收入 22.2 亿元,同比增长 11.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84.4 亿元,同比增长 13.9%;其中,民生支出 72.0 亿元。11 月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 883.3 亿元,同比增长 15.3%。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 655.4 亿元,同比增长 21.5%。金融贷存比达 74.2%。这些数据充分体现了财政金融对庐江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作用。庐江通过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深入优化营商环境,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开展大项目有效投资攻坚行动,出台《庐江县重大项目有效投资攻坚行动方案》《管行业必须管投资工作机制》,顶格推进,专班服务、高频调度、比项目看进度晒 “赛马”,重大项目 “轻车快马” 跑起来。截至目前,召开专题调度会 6 次,协调解决堵点难点问题 28 个。同时,紧盯 “政策风口” 和资金投向,投资项目 “绿色化”,争取 19 个项目纳入国家专项债项目清单,资金需求 22.6 亿元,已发行专项债资金 11.08 亿元,建设重点项目 12 个。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 2.27 亿元,建设申山绿苑二期配套基础设施等项目 2 个。

四、庐江的旅游胜地之美

(一)重点打造的十大景区

汤池旅游度假区:被誉为 “温泉之乡”,拥有丰富的温泉资源,水质优良,水温适宜,具有较高的医疗价值。游客可以在温泉度假中心享受温泉浴、桑拿、按摩等服务,感受舒适的度假氛围。此外,度假区内还有古井泉园,园内有一口古井,泉水常年不断,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品尝。三食六巷美食公园集特色美食、主题客栈、民俗文化、创意零售为一体,汇集庐江、皖北、皖中、皖南等地 100 余种特色名小吃。汤池北有温泉南有冷泉,一温一冷,阴阳互补。汤池温泉属氡泉,日出水量 6000 吨,具有涌量、水温、化学成分稳定三大优点。度假区内还有三冲巢湖源景区、禅茶绿道、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纪念馆、相思林公园、金汤湖、白马岭景区等众多景点,让游客尽情享受山水之美和红色旅游的魅力。

冶父山景区:冶父山是《安徽省志・名山志》所载省内 17 座名山之一,相传为春秋欧冶子铸剑之地。山上存有铸剑池古迹,最高峰为兜率峰,海拔 375 米,群峰耸拔,盘旋而上,远眺江光,俯视五湖,蔚成 “冶父晴岚”,为庐江古八景之一。景区内还有伏虎寺、文昌阁、北山楼、望江楼、玉佛楼、大观亭、竹林精舍等附属建筑古迹。如今,冶父山景区不断推出新的旅游项目,如少年行・庐江国防教育基地,坐落于冶父山国家森林公园脚下,是一家专业从事国防教育的实践基地,总用地 1000 亩,占地 156 亩,培养孩子拥军爱国,强体报国。

岱鳌山景区:岱鳌山风光秀丽,山势陡峭,奇峰林立。山上植被丰富,绿树成荫,四季景色各异。春天,山花烂漫,万紫千红;夏天,绿树成荫,清凉宜人;秋天,红叶满山,层林尽染;冬天,银装素裹,宛如童话世界。景区内还有众多的历史遗迹和传说,如鸿钧老祖的道场、龙王顶等,增添了景区的神秘色彩。

十里长冲景区:以乡村与文化教育体验相结合,打造全场景亲子游。先后引进了万山绿乐园、奇迹农庄、MIMO 农场等一线品牌产品和 IP,以及季高兔窝窝机动 MAX 乐园。乐园以原创故事 “机动 MAX 奇妙机车世界” 为主题,设有超百种亲子互动游玩方式,安装了丰富多样的潮酷游乐设施,是一处集沉浸游乐、自然生态、亲子娱乐、科普研学等于一体的大型机车主题亲子游乐美学空间。

虎洞景区:虎洞景区内山峦起伏,森林茂密,生态环境优美。景区内有虎洞水库,湖水清澈,碧波荡漾。周围还有众多的农家乐和民宿,游客可以在这里品尝到地道的农家菜,体验乡村生活的宁静与舒适。

阳家墩景区:阳家墩景区具有浓郁的乡村气息和历史文化底蕴。这里有古老的民居、传统的农耕文化展示,还有美丽的田园风光。游客可以在这里参与农事活动,感受乡村生活的乐趣。

袁家山景区:袁家山景区以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相结合为特色。山上有古老的寺庙和道观,香火旺盛。景区内还有美丽的瀑布和溪流,景色宜人。游客可以在这里登山观景,祈福许愿。

黄屯老街景区:黄屯老街保存了许多明清时期的古建筑,街道狭窄,石板路蜿蜒曲折。老街上有传统的手工艺品店、小吃店和茶馆,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古镇的韵味,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

矾矿矿山公园:矾矿矿山公园见证了庐江矾矿的历史变迁。公园内有废弃的矿山、矿井和矿工宿舍等遗迹,展示了矾矿的开采过程和矿工的生活状况。游客可以在这里了解矾矿的历史和文化,感受工业遗产的魅力。

黄陂湖湿地公园:黄陂湖湿地位于庐江县城东南 6 - 15 公里处,属长江流域巢湖水系,是巢湖支流西河上游的重要水源地。作为合肥市第二大湖泊,黄陂湖水域面积约 4 万亩,有着大片的浅滩湿地,为水鸟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成为远近闻名的 “观鸟胜地”。2023 年 2 月,黄陂湖湿地入选安徽省级重要湿地名录(第二批)。同年 10 月 7 日,黄陂湖湿地正式开园。

(二)古代庐江八景

冶父晴岚:离庐江城东北 10 公里的冶父山,相传为春秋欧冶子铸剑之地。其山雄峻秀拔,每当淡云缥缈,则天色与山景映出碧霞紫烟,清影流辉,上呈波光岚影,下笼峰峦翠黛,蔚成冶父晴岚景色。众多文人墨客为其赋诗,如 “长剑欲一淬,夜寻冶父山,揽衣望奇气,直在斗牛间。” 冶父山群峰耸拔,盘旋而上,远眺江光,俯视五湖,林峦崤密,雄峻秀丽,每当大雨初雾,晴空万里,登上顶峰,上有浮云紫雾,下有群峦叠翠,蔚成 “冶父晴岚”,旧为庐江八景之一。

金牛晚眺:金牛山位于庐江县金牛镇境内,每当夕阳衔山,暮霭初现,若登山远眺,只见崇山隐隐,镶托天际落霞岚影,变幻翕忽。近看则是一旷平野,田畴茅舍,云烟树影,错落参差,美不胜收。入晚灯火一片,繁星点点,远近一片蒙胧,极富诗意。

青帘渔火:位于庐江县城东白湖、龙桥两镇境内的青帘河,昔有 “青帘渔火” 之夜景。诗人吕符惠有《青帘渔火》诗,描绘了夜晚青帘河上渔火点点的美丽画面。

水濂雨声:一景在庐江县城南门大桥下。因桥基建在矶石上,矶石有隐洞,每值雨天,矶上的沥水便汇聚成溪,流经矶石,直入隐洞,叩洞有声,如磬玉相击,水缓声悠,水急声扬,抑扬顿挫,十分悦耳。

绣溪春涨:绣溪河位于庐江县城西,源出青龙山南麓,常年细水慢流。春雨连绵时,绣溪春水上涨,上游沟满渠流,汇集于绣溪河,滔滔奔腾,形成 “云低岸花掩,水涨滩草没” 的汪洋泽面。此时如晴影掠空,伫立西门城垣,可见西山重影,淡云缥缈,峰峦翠黛,错落有致。如遇阴雨降临,又见远近迷雾一片,时隐时现,烟亭霾榭,变化无穷,仿佛仙阁蓬莱。

黄陂夏莲:黄陂湖位于庐江县城东南 7 公里,湖域面积 27 平方公里。每值夏季,湖水由于日照蒸发,黄沙凝沉,水面澄清,一片碧波。湖中生有野莲,微风过后,清香四溢,出现了 “浪翻叶色千层碧,波映花光一片红” 的莲花水国佳境。

凤台秋月:凤台山位于庐江县泥河镇境内,五峰簇居,中峰像一座平台,旧传有凤凰聚集其上,故名 “凤台”。山之东隅有南宋所建的风台庵,地处林壑深处,景色秀丽。每逢中秋,县内名流文人咸集于此。中秋月夜,月涌黄陂,粼粼波光映着满月,华光四射,湖水橙红,形成天上有月、湖中有月的奇景。

白石冬雪:白石山位于庐江县白山镇境内,濒临烟波万顷的巢湖。该山树木葱葱,常有青烟浮空,氤氲五彩,四时常现,故有 “白石烟树” 之称。一到冬季,草木凋零,将此山出落得更洁、更瘦。每逢雪天,飞花飘絮,银装素裹,山之景色焕然一新。此时若登高一望,北麓巢湖 “霏霏云气,闪闪浪翻”;湖中姥山高耸,一塔凌空,幻成湖山雪景,映衬着 “白石冬雪” 的美景奇观。

五、庐江的特色美食与酒店接待能力

(一)庐江特色美食

  1. 小红头:庐江小红头是安徽省地方特色的传统名点,形似蟠桃,色泽金黄,香甜酥松,细腻无渣。其制作考究,以面粉、蜂蜜、白糖、猪油等为原料,再加少许桂花、金桔、青红丝、豆粉等。清光绪年间,曾被列为贡品,奉献宫廷。1979 年,安徽省小食品展销会上被评为优质产品;1982 年,北京 “方便小食品” 会上受到好评;2009 年,入选巢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小红头以精致的小竹篓包装,可随身携带馈赠亲友,十分方便。食用时,蒸、炸、煎、炒均可。

  1. 黄陂湖大闸蟹:黄陂湖大闸蟹素以 “青壳背厚、白肚金爪、个大膏腴、黄满味美” 而著称。蟹肉纤维长,肉质细腻鲜甜,蟹黄厚实,蟹膏肥糯,营养丰富,入口鲜甜多汁,回味无穷。黄陂湖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孕育出了这一高品质的大闸蟹。

  1. 白云春毫茶:白云春毫茶产区位于大别山余脉,土壤为黄棕壤,多呈酸性,弱酸性反应,成土母质为中性结晶岩类和泥质岩类为主,通透性好,终年云雾缭绕,满山遍野长满兰花。茶叶外形紧直挺秀,色泽绿润隐翠;汤色嫩绿明亮;清香持久显兰香,滋味鲜醇甘爽;叶底嫩黄绿明亮。曾获得 2020 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金奖,是备受人们喜爱的旅游纪念品。

  1. 汤池百花菜:百花菜又称 “长在树上的菜”,是生长于庐江汤池镇的纯天然野生菜。其花、嫩梢、嫩叶皆可食用,营养丰富,“凉拌百花菜” 和 “红烧百花菜” 都将百花菜的营养价值和独特风味发挥得淋漓尽致。相传太平天国年间,天王洪秀全之女百花公主扎寨于此,发现其叶、芽、花苞可食,百花菜因此而得名。

  1. 黄屯大饼:黄屯大饼是庐江特色小吃,又名 “送灶粑粑”,始于唐朝,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以精制籼米为原料,磨成粉后炒熟,用冷开水和成面团,然后装心做成饼,一面酥,一面脆,入口喷香焦脆,曾是 CCTV - 4《味道》栏目推荐美食。

  1. 泥河老鹅:泥河老鹅香味浓郁、色泽鲜亮、味道纯正、酥而不烂、油而不腻。是庐江的一道地方特色菜肴。

  1. 朱三卤鹅:朱三卤鹅是安徽老字号,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原料选用地方散养优质品种鹅,按照配方卤制,五香味浓,骨质松脆,肉感香嫩,调料适口,姜葱味齐备,食之回味。

  1. 金牛大扁糖:金牛大扁糖用金牛山天然泉水 —— 葵花井水和优质糯米蒸制精加工成饴糖,选用优质芝麻等原料,沿用传统工艺精制而成。糖形扁长,薄饴夹心,香脆可口。相传曹操当年屯兵金牛一带,品尝后命名大扁糖,一直流传至今。

  1. 庐江大弯腰米饺:庐江米饺有 “一身金黄色的外衣”,两头尖尖,月牙状,约摸三寸长,当地人也称其为 “庐江大弯腰”。米饺以籼米粉制成饺皮,猪五花肉及调料制成馅心,成饺后油炸而成,色泽金黄,香脆酥松,细腻无渣,是早点和餐桌上佳品。

  1. 洋河手工挂面:泥河镇的洋河挂面制作技艺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明朝年间。该技艺需经过和面、开条、盘条、发酵、抻条、上竹、扑粉、晒面等十多道工序,原料选用当地优质小麦面粉,添加盐和水,辅之以传统工艺制作而成。面细如丝、长七八尺,截两头、取中段,名曰挂面,又称银丝面,色白味甘、食之柔滑,是耐存、耐煮的手工面食。

  1. 长冲小米酥:长冲小米酥是以五谷杂粮为原料,主要以花生、小米、黑芝麻、瓜子仁、植物油、麦芽糖制作出来的一款传统糕点,是纯天然的健康食品。奶香酥脆、口感清甜、入口即化、老少皆宜。

(二)庐江酒店接待能力

虽然目前暂未检索到庐江县酒店数量和接待旅游人数的具体数据,但随着庐江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对酒店业的需求日益增长,潜力巨大。庐江县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汤池旅游度假区、冶父山景区、岱鳌山景区等众多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这必将推动酒店业的发展,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游客需求。未来,庐江县有望在酒店数量和质量上不断提升,为游客提供更加舒适、便捷的住宿环境,进一步提升旅游接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