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
Copyright © 安徽合肥旅游景点特色美食网 皖ICP备2024048737号
2024-11-14
肥西县,这个充满历史韵味的地方,因位于合肥之西而得名。其历史可追溯至商周时期,那时肥西为 “淮夷” 之地。西周时,县境周边有 “虎方”“群舒” 部落和 “六” 国。春秋时期,成为吴、楚交争之地,战国时属楚国。
秦代分天下为三十六郡,肥西属九江郡。此后,历经多个朝代的更迭,肥西的归属不断变化。汉初,先后属英布的九江王国和刘长、刘安的淮南王国。到了汉武帝元狩元年,分天下为十三州,肥西东南部属合肥县、西北部属成德县。
东汉时,肥西分属合肥侯国和成德县。三国、西晋时期,合肥、成德二县属魏国淮南郡。东晋时,成德县废,肥西全属合肥县。南北朝时,江淮间虽为南北政权反复争占,但肥西主要属南朝。
隋代,肥西属庐州。唐、五代十国、宋、元等时期,肥西一直随着历史的潮流不断变迁。明清时期,肥西设官亭巡检司辖西乡,青阳巡检司辖南乡。
1948 年 12 月底,肥西民主县政府成立,开启了肥西发展的新篇章。从那时起,肥西县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前行,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
2024 年上半年肥西县经济持续向好,多项指标增长领先。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上半年,肥西县生产总值 574.7 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 10.7%,增速分别快于全国、全省、全市 5.7、5.4 和 5.2 个百分点。
全县 GDP、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投资、工业技改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建筑业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限上零售额、规上服务业营收、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收等 11 项指标增速居五县(市)第 1 位,其中 GDP、限上零售额、规上服务业营收、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收增速居全市第 1 位。
工业增长持续加快,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26.4%,比一季度加快 2.6 个百分点。28 个大类行业中,23 个保持增长,增长面达 82.1%,其中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等 8 个行业增加值增速超 30%。
服务业稳步增长,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5.7%,比一季度加快 0.7 个百分点。规上服务业增势良好,1 - 5 月,全县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 32.1 亿元,同比增长 22.3%。其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收分别增长 54.1%、35.6%,合计拉动规上服务业增长 15.7 个百分点。
消费市场继续恢复,上半年,肥西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68.1 亿元,同比增长 5.6%,其中限上零售额 40.9 亿元,增长 25.9%。新兴消费潜力持续释放,上半年限上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 18.2 亿元,同比增长 52.3%,比一季度加快 20 个百分点,占限上零售额的比重由去年同期 36.4% 提高至 44.5%。
投资保持平稳增长,上半年,肥西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 18.1%,其中工业投资增长 42.8%,工业技改投资增长 92.1%,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 30.0%。重大项目拉动有力,全县计划总投资 10 亿元以上项目 71 个,其中工业项目 27 个,比上年同期增加 4 个。
财政金融稳健运行,上半年,肥西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49.1 亿元,同比增长 1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56.5 亿元,增长 11.2%。6 月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 1355.1 亿元,增长 11.1%;贷款余额 1396.9 亿元,增长 27.7%。
肥西县以汽车制造和家电两大优势主导产业为核心,打造 “一乡镇一产业” 特色产业格局。围绕江汽新能源整车制造,坚持产业链头部企业招引计划,将新能源汽车的安全系统、芯片系统、电池系统、座舱系统、车身系统、底盘系统、检测系统和智能驾驶系统等领域的国内乃至国际龙头企业悉数布局肥西,已基本形成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布局。目前,全县已聚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 100 余家,现有县属规上工业企业 64 家。
在肥西县紫蓬镇,工业聚集区以建设科技型生态工业园区为发展目标,初步形成以家电配套、机械制造、汽车配件等为特色的产业格局。近年来,紫蓬镇始终坚持 “工业强镇” 战略,形成 “以产业兴城镇,以城镇促发展” 的思路,不断提升工业经济总量和工业发展质态。
肥西县还积极打造千亿规模的新能源汽车全链条、两千亿规模的高端智能制造和五百亿规模的 “产学研” 一体化大健康三大战新产业集群。同时,出台一系列服务于三大产业的配套政策,从 “人、财、物” 等多个方面护航奋进。例如,对新引进的三大战新产业高层次人才,在人才项目、住房保障、岗位补贴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设立总规模 100 亿元的产业引导母基金,通过直投和参股专项基金方式,重点支持三大战新产业企业;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制定三大战新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规划,三大片区 2 年内新增不少于 7000 亩产业用地,保障三大战新产业集聚发展。
此外,肥西县创新开展 “一镇一品” 建设,以乡村人才工作品牌培育为抓手,积极壮大一批发展引路人、产业带头人、文化传承人,着力构建乡村人才振兴的肥西样板。搭建品牌体系,凝聚人才工作合力,明确 1 个主题,深入挖掘乡村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打造 “花 Young 群英”“丰农毓秀”“鹊渚英才” 等人才工作品牌;建立 3 项机制,成立工作专班,建立人才信息库,建立党员干部联系服务人才制度;开展 “N” 项活动,通过活动展示乡村新面貌,吸引人才来肥西创业就业。强化品牌宣传,擦亮人才振兴名片,推广 “人才 +” 模式,搭乘 “流量快车”,讲好品牌故事。释放品牌效应,构筑乡村人才矩阵,围绕乡村重点产业,聚焦品牌建设主题,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作用凸显的乡村人才队伍。
肥西县作为安徽省县域经济的领头羊,其人口规模也在稳步增长。截至目前,肥西县常住人口已接近百万人口大关。据统计,肥西县常住人口为 98.8 万人。如此庞大的人口数量,充分说明了肥西县具有较大的市场规模和人力资源优势。
接近百万的常住人口,为肥西县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一方面,庞大的人口意味着巨大的消费市场,能够有力地推动消费和产业发展。无论是日常生活消费,还是房地产、汽车等大宗商品消费,都为肥西县的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另一方面,丰富的人力资源为肥西县的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肥西县在新能源汽车、高端智能制造、大健康三大战新产业赛道发展势头强劲,吸引了一批战新产业领域人才源源不断流入。这些人才的加入,不仅提升了肥西县的产业创新能力,也为肥西县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外,肥西县的人口增长也体现了其对周边地区的吸引力。肥西县的户籍人口只有 85.8 万人,但常住人口已经高达 98.8 万人,来自于安徽省其他县市年轻人就有 13 万人加入肥西县这个大家庭。这表明肥西县在就业机会、薪资水平、城市环境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能够吸引大量的外来人口前来定居和发展。
总之,肥西县接近百万的常住人口规模,充分体现了其市场规模和人力资源优势,为肥西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三河古镇,这座国家 AAAAA 级旅游景区,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浓厚的历史韵味。古镇保存了大量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古戏台上仿佛还能听到悠扬的戏曲声,万年台上似乎还能感受到古老的祭祀仪式,望月桥上,望着那轮明月,让人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古老的时代。
镇内的建筑以 “街巷” 为骨架,连接众多窄巷,串起成片民宅,街巷宅院相对规整,有中心轴,边缘界定明确。镇内有古城墙、古炮台、太平军指挥部旧址、英王府、一人巷、万年台、李府粮仓、鹤庐、刘同兴隆庄等历史遗迹。望月阁,又名国粹楼,高 37 米,为 7 层古塔,全桥用厚青条石铺成,栏杆为青石浮雕栏杆。
古镇的特色小吃更是让人回味无穷。肥西老母鸡汤,鸡肉嫩、鸡汤鲜、气味纯、口感正,是当地的一道特色美食。吴山贡鹅,肉质鲜美,香味浓郁。走在古镇的街道上,两旁布满了各式各样的店铺和小吃摊,游客们可以在这里品尝到当地的特色小吃,感受古镇的独特魅力。
紫蓬山国家森林公园,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吸引着众多游客。这里有怪石嶙峋的山峰,形态各异的奇树,清澈见底的碧水以及珍稀的野生动物。
紫蓬山是集火山岩地貌与沉积岩地貌于一体的地质公园,地形起伏多变,岗冲相间,落差较大。自西向东呈条带状分布着三处低山,分别为大潜山 289 米、圆通山 218 米、紫蓬山 189 米。紫蓬山主峰顶部平坦,有 2000 多平方米,北面山势较缓,南面山势峻拔。
公园内生物种类丰富,维管植物共有 149 科 522 属 1017 种,动物则以鸟类为主,栖息鸟类达 120 多种,仅鹭鸟就有 3 万只。其中还有杜鹃、戴胜、黄眉、柳莺等国家二级保护的鸟类动物。
这里也是户外活动的好去处。游客可以漫步在林间小道上,感受森林的清新与宁静,仿佛整个世界都变得安静下来。还可以进行徒步、野营、烧烤等活动,尽情享受大自然的乐趣。
官亭林海景区,被誉为皖中生态 “绿肺” 和天然 “氧吧”。景区内建设了生态湿地、丰祥湖、疏林草地、现代园林、江淮分水岭、景观亭、花海等 7 大生态休闲观光景观。
官亭林海景区内生态景观丰富多样。生态湿地兼具湿地保护与利用、生态观光、休闲游憩等多种功能。丰祥湖面积 2000 多亩,是景区举办草地露营、音乐晚会等各类主题活动场所。湖东岸自北向南依次是疏林草地和园林景观,岸边建有亭台楼阁、廊桥漫道和各类创意小品。
景区内拥有各类精品树木 150 余种,特色树种有小叶罗汉松、实生银杏、虎蹄腊梅、骨里红梅、日本晚樱、中国红紫薇、西湖青皮垂柳、余姚杨梅等。栖息有天鹅、白鹭、大雁等国家各类保护动物 40 多种。
铭传故里景区位于肥西县铭传乡,包括刘铭传故居、刘铭传纪念馆、刘铭传墓园、小团山香草农庄等景点在内,是全国第四批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刘铭传故居 —— 刘老圩,作为肥西圩堡群的代表,是 1868 年刘铭传回乡时所建,占地面积 101 亩。圩内四周是深壕和石围墙,大潜山汇流的金河水绕圩而过。九间厅是刘铭传迎客会友之处。荷花池中的盘亭,有石桥相连,曾经存放西周青铜器 —— 虢季子白盘。2005 年,刘铭传故居被国务院授予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 年被国台办批准为 “全国海峡两岸交流基地”。2017 年,铭传故里成功创建成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
肥西老母鸡家园也称为肥西老母鸡生态家园,是国家 AAA 级旅游景区、合肥市五星级农家乐。这里在生态养殖和苗木栽培的基础之上,建成集餐饮、住宿、体验、娱乐为一体的农业休闲度假基地。肥西老母鸡家园是中国第一个以鸡文化为主题的农业旅游景点,走进这里就走进了鸡的世界。每年接待游客 60 万人次,实现销售收入 6 千多万元。在首届安徽旅游节中,肥西老母鸡家园荣获安徽旅游我最喜爱的农家乐和安徽旅游十大投资项目等多项荣誉。
肥西县在经济、人口和旅游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些成就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经济方面,肥西县以汽车制造、家电为基础,积极探索由 “制造” 向 “智造” 转型的新路径,打造新能源汽车全链条、高端智能制造和 “产学研” 一体化大健康等三大产业集群。随着一系列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和优质企业的不断入驻,肥西县的经济增长势头强劲。未来,肥西县将继续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提高产业创新能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肥西县还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的内外资企业投资,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人口方面,肥西县常住人口接近百万,且人口持续快速增长。这充分说明了肥西县在就业机会、薪资水平、城市环境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未来,肥西县将继续加大对人才的吸引力度,完善人才政策,为人才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和生活条件。同时,肥西县还将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为人口增长提供更好的支撑。
在旅游方面,肥西县拥有三河古镇、紫蓬山国家森林公园、官亭林海景区、铭传故里景区等众多旅游景点,旅游资源丰富。未来,肥西县将继续加大对旅游产业的投入,提升旅游景点的品质和服务水平,打造更多的特色旅游品牌。同时,肥西县还将加强旅游宣传推广,提高肥西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总之,肥西县在经济、人口和旅游等方面的发展前景广阔。相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肥西县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