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
Copyright © 安徽合肥旅游景点特色美食网 皖ICP备2024048737号
2024-11-14
(一)成立时间与契机
2017 年,肥西庐州民间木艺博物馆成立。胡汝健本在银行上班,大学毕业后的他因父辈希望下一代多读书而未从事木雕事业。然而,从小对木艺耳濡目染的他,在 2008 年随松园红木进驻合肥后,一个偶然的机会,朋友建议他将产业向文化事业延伸。这个建议让胡汝健心动不已,他想到可以将家族多年收藏的木艺藏品集中展览,更好地宣传木艺文化和传统文化。于是,在 2016 年他正式筹建博物馆,2017 年庐州民间木艺博物馆正式由省文物局备案确认。
这家博物馆藏有明清老木器 400 余件。博物馆大致分为五个展厅,包括木器杂件展厅、神像展厅、居家生活展厅、廊道展厅、雕刻花板展厅。这些展厅反映了明清民间木雕艺术的发展历程和文化风貌。馆内的明清老木器以松木、杉木、樟木为主,其中雕刻花板有一部分来自皖南地区,大多是从清末时期的老宅门梁、窗户上拆下来的,人物雕刻十分精美。明清时期,木雕的主题趋向于世俗化,常为生活风俗、神话故事等。居家生活展厅中,有清末的米斗、果盒,清末民初的首饰盒、鹅桶等老物件。神像展厅收藏着 17 尊木制神像,其中一尊坐着读书的文关公十分少见且有收藏价值。还有两张来自潮汕地区的清末民初木床,材料为杉木,从表面包浆可判断制造时间不同。
胡氏家族的木艺传承之路源远流长。1958 年,胡氏家族的祖上太公就开始涉足木家具制作。随着时间的推移,广州木雕厂在松园成立,胡汝健的父辈们顺势进厂从事木雕工作。上世纪 80 年代,胡氏家族将广州木雕厂承包下来,广州松园家具厂正式成立。此后的几十年间,胡汝健的父辈们始终坚守民间传统木雕技艺,在传承的同时,还积极收集、整理先人的木艺成就,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了一批能代表胡氏传统木雕艺术水准的老物件,如老床、老神像、老匾额、老器皿、老花板、老摆件等。这些老木器跨越时空,展现在今人面前,充分展示了民间木艺的博大精深和民俗文化的源远流长。作为第四代传人,胡汝健虽大学毕业后在银行上班,但最终还是追随父辈的脚步,投身于木艺事业,继续传承家族的木艺文化。
庐州木雕的历史可追溯到明代,其属于徽派的雕梁画栋,雕工纤巧、俊秀古朴典雅且又情致细腻、富有灵性。2013 年 11 月,庐州木雕被批准为第四批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徐明安成为庐州木雕的非遗传人。而胡氏木雕也在不断发展,2019 年 12 月,胡氏木雕被批准为合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胡氏木雕以独特的神韵与风采,让人们领略了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木雕文化,感知着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从庐州木雕到胡氏木雕,它们不仅是民间传统技艺的代表,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传承与发展。
馆内来自皖南地区的雕刻花板,大多是从清末时期老宅门梁、窗户上拆下来的,人物雕刻精美绝伦,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文关公像更是独具特色,平时常见的是拿刀的武关公,而这尊坐着读书的文关公极为少见,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还有那两张来自潮汕地区的木床,材料为杉木,从表面的包浆可以判断出制造时间不同,承载着岁月的痕迹。鹅桶的手柄设计成鹅头加鹅颈的形状,尺寸合理,方便提携,用于生活收纳,十分有趣。一旁的浣洗桶,把手设计成鸭鹅状,桶身匝箍加固,用于盛放、浣洗衣服,展现了古人的生活智慧。这些独特的藏品,让人们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了明清时期的生活气息。
庐州木雕融合了徽派雕梁画栋的古朴典雅与广作木雕的作派,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其题材以人物为主,传播儒家文化,如教道、忍让、中庸、崇礼、恩荣、宗义、冠礼、读书、及第、诗教、耕织等内容常常出现在木雕作品中,将博大精深的儒学经典注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一本本道德规范的 “活教材”。手工雕刻技艺精湛,手工雕出的东西活灵活现,人或动物的表情神态生动自然,有灵动感。线条流畅且生动复杂,用刻刀由外向内,一步步将形体挖掘显现出来。在色彩处理方面,大多不失髹漆,以显示木质的天然纹理之美,更显示出木雕的大器感。无论是 “阳春白雪” 类的柏、檀、樟、榧、楠,还是 “下里巴人” 类的松、杉、榆、柳、槐、杨,庐州胡氏木雕从不一味追求雕刻木材的名贵性,不拘一格用木材,让每一块木头都能在雕刻师的手中焕发出新的生命。
肥西庐州民间木艺博物馆建筑古香古色,给人一种穿越时空之感。其面积近 1500 平方米,规模宏大,彰显出胡氏家族对木艺传承的重视与投入。从外观上看,博物馆的建筑风格融合了明清时期的特色,飞檐翘角,雕梁画栋,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博物馆大致分为木器杂件展厅、神像展厅、居家生活展厅、廊道展厅、雕刻花板展厅五个部分。每个展厅都有其独特的布局和陈列方式,较好地反映了明清民间木雕艺术的发展历程和文化风貌。木器杂件展厅中,各种小巧精致的木雕小件摆放有序,让人感受到古人的生活情趣。神像展厅庄严肃穆,17 尊木制神像各具特色,尤其是那尊少见的文关公像,更是吸引着参观者的目光。居家生活展厅则仿佛是一个明清时期的家庭场景再现,米斗、果盒、首饰盒、鹅桶、浣洗桶等老物件,让人仿佛回到了过去的岁月。廊道展厅连接着各个展厅,墙壁上可能装饰着一些木雕图案,增添了博物馆的艺术氛围。雕刻花板展厅里,那些来自皖南地区的雕刻花板精美绝伦,人物雕刻栩栩如生,展现了明清时期木雕艺术的高超水平。
博物馆的建筑细节也处处体现着明清时期的风格。门窗上的雕花精美细致,图案多为生活风俗、神话故事等,与馆内的木雕藏品相得益彰。屋顶的瓦片整齐排列,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散发着古朴的气息。建筑的梁柱粗壮结实,上面可能也雕刻着一些图案,显示出古人的精湛技艺。走进博物馆,仿佛置身于一个明清时期的艺术殿堂,让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肥西庐州民间木艺博物馆坐落于繁华大道北侧的工投・立恒工业广场内。这里位置独特,周边环境优美,广场对面便是风光秀丽的桃花潭公园。桃花潭公园湖水波光粼粼,景色宜人,为博物馆增添了一份宁静与诗意。
博物馆周边交通十分便利,有多条公交线路可到达。例如,可乘坐 80 路公交车到达徽商学院附近的庐州民间木艺博物馆,距离仅为 12008 米;从保利紫云附近出发,距离博物馆 4347 米,也可方便地乘坐公交前往;东湾附近的居民同样可以乘坐 80 路公交车到达博物馆,距离为 9238 米。这些公交线路为游客前往博物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使得人们可以轻松地领略明清老木器的魅力。
肥西庐州民间木艺博物馆犹如一座时光宝库,馆内的千余件老木器仿佛是历史的讲述者。这些跨越明清时空的藏品,每一件都承载着岁月的痕迹和民间木艺的智慧。
从精美的雕刻花板到端庄肃穆的木制神像,从实用的居家生活老物件到独具特色的艺术作品,无不展现出民间木艺的博大精深。那些来自皖南地区的雕刻花板,人物雕刻细腻入微,仿佛能让人看到明清时期工匠们的精湛技艺和对生活的热爱。每一个线条、每一处纹理,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老木器上的图案,有的描绘生活风俗,有的讲述神话故事,这些不仅是艺术的表现,更是当时社会文化的反映。它们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变迁、文化的传承和文明的发展。从一件件老木器身上,我们仿佛能触摸到过去的时光,感受到古人的生活气息和智慧。这种对民间木艺博大精深的展示,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胡氏家族作为民间传统木雕技艺的坚守者,他们用行动诠释着 “工匠精神”。从祖辈太公开始,历经数代人的努力,始终坚守着这份传统技艺。他们对每一件作品都精益求精,如同胡锦良所说:“每一个产品都是要精益求精,不能够马马虎虎的。” 这种对品质的执着追求,正是工匠精神的核心体现。
作品需要经过烘烤、锯木、雕刻、装配、上蜡等多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工匠们的精心打磨。他们不断推陈出新,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同时,结合时代的需求进行创新发展。胡氏家族的努力,不仅是为了家族的荣耀,更是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木艺文化。
他们自建庐州民间木艺博物馆,将家族的木艺成就集中展示,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民间传统木雕技艺的魅力。通过这种方式,他们为推广中国传统木艺文化尽一份力,让工匠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这种传承工匠精神的行为,激励着后人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也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坚守传统、追求卓越的榜样。
肥西庐州民间木艺博物馆周边有多条公交线路可供选择。其中,80 路公交车可从徽商学院附近到达博物馆,距离为 12008 米。从保利紫云附近出发,距离博物馆 4347 米,也可乘坐公交前往。东湾附近的居民同样可以乘坐 80 路公交车到达博物馆,距离为 9238 米。此外,还有其他线路可根据具体位置进行选择。
如果从较远的地方出发,可能需要进行换乘。可以先查询当地的公交换乘指南,了解如何到达距离博物馆较近的站点。例如,从市区其他地方出发,可以先乘坐地铁或其他主要公交线路到达与 80 路公交车的交汇站点,然后换乘 80 路前往博物馆。
对于选择自驾前往的游客,可以通过导航软件输入肥西庐州民间木艺博物馆的具体地址,即合肥市肥西县工投・立恒工业广场内。从不同的方向出发,可以选择合适的道路前往。博物馆周边可能有停车场,方便游客停车。在行驶过程中,注意遵守交通规则,确保安全到达。
除了公交车和自驾,还可以考虑打车或使用共享单车等方式前往博物馆。打车可以直接到达博物馆门口,但费用可能相对较高。使用共享单车则可以在享受骑行乐趣的同时,欣赏周边的风景,但需要注意路程和体力。
总之,前往肥西庐州民间木艺博物馆的交通方式多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方式。无论选择哪种交通方式,都能方便地领略到明清老木器的魅力和民间木艺的博大精深。
肥西庐州民间木艺博物馆的开放时间通常为周二至周日的 [具体开放时间区间],周一闭馆进行维护和整理工作。游客在前往博物馆之前,务必提前查询博物馆的开放时间,以免白跑一趟。同时,在节假日期间,博物馆的开放时间可能会有所调整,建议通过博物馆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渠道获取最新的开放信息。
游客在进入博物馆后,应保持安静,不得大声喧哗。博物馆是一个文化场所,需要大家共同维护良好的参观环境。
遵守参观路线,不得随意触摸、攀爬展品。这些明清老木器都是珍贵的文物,触摸可能会对其造成损害。同时,攀爬展品不仅危险,还会破坏博物馆的秩序。
拍照时请关闭闪光灯。闪光灯可能会对木艺制品造成损害,影响其保存。在拍照时,应遵守博物馆的规定,不得使用闪光灯。
不得在博物馆内饮食。食物残渣可能会吸引害虫,对木艺制品造成损害。同时,饮食也可能会弄脏博物馆的环境,影响其他游客的参观体验。
不得携带宠物进入博物馆。宠物可能会对展品造成破坏,也会影响其他游客的参观。
如遇特殊情况,应听从工作人员的指挥。在参观过程中,如果发生突发事件,如火灾、地震等,应听从工作人员的指挥,迅速撤离博物馆。
不得在博物馆内吸烟。吸烟不仅会污染空气,还可能引发火灾,对博物馆和展品造成严重的损害。
不得在博物馆内乱涂乱画。乱涂乱画会破坏博物馆的环境和展品的外观,影响其他游客的参观体验。
不得擅自移动博物馆内的设施和展品。博物馆内的设施和展品都是经过精心布置和保护的,擅自移动可能会对其造成损害。
游客应注意博物馆内的温度和湿度。木艺制品适宜存放的温度为十几度至 26 度,空气的干湿度也要进行控制。游客在参观过程中,应尽量避免长时间停留在温度过高或过低、湿度较大的区域。
避免阳光直射。阳光中的紫外线会对木艺制品造成损害,使其颜色变淡、质地变脆。在参观过程中,应尽量避免让展品直接暴露在阳光下。
注意空气污染物。博物馆内的空气应保持清洁,避免有灰尘、有害气体等污染物。游客在进入博物馆前,应尽量避免穿着易产生灰尘的衣物,如羽绒服等。同时,不得在博物馆内使用香水、发胶等易挥发的化学物品。
总之,游客在参观肥西庐州民间木艺博物馆时,应注意遵守博物馆的各项规定,爱护展品,共同维护良好的参观环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领略明清老木器的魅力,感受民间木艺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