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蜀山区攻略

2024-11-13

一、蜀山之名的传奇起源

蜀山区因境内的大蜀山而得名。关于大蜀山的命名,有多种说法和传奇故事。

一种说法是,“蜀” 字在《尔雅》中被解释为 “独”,大蜀山周围没有山体相连,孤孤单单的一座山,因而得名蜀山。

还有传说记载,有一位蜀中高僧千里迢迢来到此山麓结庐修行,因思念家乡水而凿井,得清澈甘泉,尝之有故乡味道,遂命名为蜀井,此山也因此被叫做蜀山。此外,还有关于蜀僧舍身救百姓于洪水中和拯庐州人民于大旱中的动人传说。据说,一位蜀僧与恶龙搏斗,为救城中百姓,运来一座山将黑龙压在山下,自己却与黑龙同归于尽,后来当地人为纪念这位蜀僧,将此山命名为大蜀山。

另一个传说中,大蜀山南麓的开福寺由蜀僧慧满禅师开山卓锡。有一年庐州大旱,慧满禅师诵经祈祷,东海龙王少子应其请求降雨,最终龙子牺牲,百姓为感谢蜀僧,将此山命名为大蜀山。

这些传说不仅丰富了大蜀山的文化内涵,也为蜀山区的名字赋予了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传奇色彩。

二、人口概况展实力

(一)常住人口规模

蜀山区作为合肥市的中心城区之一,具有强大的人口吸引力。根据相关数据,蜀山区常住人口已突破百万大关。截至 2023 年,蜀山区实际管辖面积约 221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 110.4 万人。此外,若将经开区、高新区纳入统计范围,蜀山区去年全区常住人口更是达到了 203.9 万人,一年增加了 7.6 万人,成为全市增量最多的行政区。这充分显示了蜀山区作为合肥市政治、文化中心的独特魅力,吸引着大量人口前来定居、工作和生活。

(二)总人口动态

蜀山区的人口总量近年来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从历史数据来看,蜀山区的人口数量一直在不断增加。例如,从 20 年前的 2.1 万人增长到如今的 6.1 万人,再到现在的庞大常住人口规模,人口增长速度令人瞩目。这种增长趋势对蜀山区的未来发展有着多方面的积极影响。一方面,人口的增加为蜀山区带来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大量的人口意味着更多的消费需求,推动了商业、服务业等行业的繁荣。另一方面,人口的增长也对蜀山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需求,蜀山区需要加大对教育、医疗、交通等方面的投入,提升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未来,随着合肥市的持续发展和蜀山区的不断建设,蜀山区的人口规模有望继续扩大,为区域的发展注入更强大的动力。

三、经济腾飞铸辉煌

(一)工业稳步前行

蜀山区工业发展呈现出强劲的势头,其中汽车制造业等重点行业发挥了重要的支持作用。近年来,蜀山区积极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大对汽车制造业的扶持力度。前三季度,蜀山区实现限上汽车类商品零售额 52.6 亿元,同比增长 5.7%,其中新能源汽车零售额 17.66 亿元,同比增长 25.7%,增速创今年以来新高。汽车消费市场迎来销量和人气的 “双高峰”。此外,蜀山区还拥有一批像安徽新境界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这样的高新技术企业。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安徽新境界自主生产的打磨机器人市场占有率全国领先,为蜀山区工业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二)消费市场回暖

蜀山区消费市场呈现出稳步回升向好态势。前三季度,蜀山区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514.66 亿元,同比增长 2.6%,增速位居四城区前列。其中,限上商品零售额 174.3 亿元,增速持续回升。生活类商品零售额合计达 34.73 亿元,同比增长 14.5%;升级类商品零售额合计达 22.7 亿元,同比增长 2.5%。同时,蜀山区通过推动以旧换新政策落地显效、发放消费券、引导商贸企业改造升级等措施,不断扩内需、促消费,创新消费场景、优化消费环境。例如,举办汽车文化节等活动,以 “政府补贴、企业让利” 方式激发市场消费活力,新能源汽车成为消费市场的一抹亮色。

(三)服务业蓬勃发展

蜀山区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迅速,行业发展态势良好。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蜀山区规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 452.2 亿元,同比增长 11.0%。其中,规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 197.9 亿元,同比增长 15.7%,超出全行业增速 4.7 个百分点。多类行业齐头并进,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总计占全区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的 76.7%,拉动全行业增长 9.2 个百分点,增长贡献率达到 84.2%。亿元以上企业贡献突出,全区营业收入亿元以上企业共计 69 家,合计实现营业收入 357.7 亿元,同比增长 13.9%,高于服务业增速 2.9 个百分点。人力资源行业增势迅猛,全区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实现营业收入 54 亿元,同比增长 31.4%,占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比重的 58.1%,拉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 18.4%。信息科技服务业发展良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总计实现营业收入 85.2 亿元,两类行业合计实现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增长贡献率达到 13.4%,拉动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增长 2.1 个百分点。

(四)投资增速显著

蜀山区投资增速显著,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投资等方面的增速回升情况明显。今年以来,蜀山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抓项目、促投资、稳增长,全区工业投资增势良好。统计数据显示,今年 1—4 月份蜀山区工业投资同比增长 24.6%,增速位居四城区第一;前三季度,蜀山区工业投资实现增速 42.5%,增速较全省、全市分别快 26.2、27.1 个百分点,连续六个月位居四城区首位。制造业投资持续快速增长,成为拉动全区工业投资增长的重要动力。大项目是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和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 “压舱石”。蜀山区统筹抓好重点项目建设,紧锣密鼓抢抓施工进度,确保项目早日建成投用,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1—4 月份,全区亿元以上项目加快建设,完成投资同比增长 36.1%,对全部工业投资贡献率达到 122.6%。同时,蜀山区积极推进项目建设,多措并举扩大有效投资,不断优化全区投资结构,为推动经济行稳致远注入持久动力。数据显示,1—4 月份,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 26.9%,占全区工业投资的比重达 97.9%,占比较去年同期提高 1.8 个百分点。

四、旅游胜景醉人心

(一)自然风光如画

大蜀山风景区作为国家级森林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地质公园,是蜀山区一颗璀璨的自然明珠。大蜀山山峰系大别山南麓余脉,是典型的火山山貌,火山瀑、火山锥、火山岩、火山颈等遗迹保存完整。山峰东南高,西北低,呈椭圆形,峰顶海拔 284 米。山坡上分布有不少由岩浆喷发形成的裸露黑色岩石,为其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大蜀山森林覆盖率高,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季,大蜀山艳冶如笑,各种花卉竞相绽放,生机勃勃;夏季,苍翠欲滴,是避暑的好去处;秋季,明净如故,落叶纷飞,别有一番韵味;冬季,惨淡如卧,尤其是雪后,银装素裹,“蜀山雪霁” 被列为古 “庐州八景” 之一。大蜀山景区由三个部分组成,即大蜀山一环东侧(蜀峰湾体育公园、南湖公园)、大蜀山山体部分和西扩景区,年均游客量 500 万人次。

合肥植物园建于 1987 年,占地面积 70.5 公顷,是一座三面环水的半岛园区,也是安徽省旅游局推荐的安徽十处最美的地方之一。植物园以其生态园林风貌与植物文化相融合而著称,共收集植物 2000 余种,其中国家一、二、三级珍稀保护树种 29 种。园内有梅园、桂花园、竹园、木兰园、石榴园、水景园、园林植物示范区、秋景园、盆景园等 9 个植物专类园和三叠泉、天下第一磬、湖滨绿色走廊、艺梅馆等景区。春季的植物园,百花竟放,姹紫嫣红,多彩迷人。2 月中旬至 3 月中下旬梅花绽放,3 月玉兰、含笑及山茶盛开,3 月中旬至 4 月中旬郁金香、洋水仙及风信子争奇斗艳,2 月下旬至 4 月中旬樱花、普贤象及关山烂漫,4 月至 5 月上旬牡丹和芍药娇艳欲滴,4 月下旬至 5 月月季怒放,4 月至 5 月杜鹃和紫藤摇曳生姿。

翡翠湖风景区位于中国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容成路 1 号,占地面积 2022 亩,其中湖面面积 947 亩。该湖为古梗水库改建而成,地势舒缓,自然风光优美。景区分为四个区,即生态休闲娱乐景区、大坝景观互动区、翡翠湖迎宾馆区和翡翠公园区。整个景区体现了生态休闲娱乐、人文书院、自然田园风光三个特色。游人置身其中不仅能欣赏美景,还能够与景区互动,让游人彻底放松身心体会生态休闲的乐趣;结合紧邻大学校园的特点,让游人游玩过程中感受景区的文化品位;作为绿地、水面为主的生态景区,植物丰富,自然风光优美。

(二)文化遗址厚重

包公祠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芜湖路 72 号,是包公园的主体古建筑群。包公祠是纪念宋龙图阁直学士、礼部侍郎、开封府尹包文拯的公祠。“孝肃” 二字,是宋仁宗在包公死后赐给他的谥号,以评价肯定包公的忠孝一生。包公祠背靠合肥老城区的环城南路,三面临水,莲荷盈盈,绿树掩映。包公祠内有正殿、东西厢房、廉泉亭等建筑。正殿正中端坐一座巨大的包公塑像,一手执笏,一手握笔,古铜色的脸庞上,浓眉长髯,神情端庄严肃。塑像的两边分别是王朝、马汉、张龙、赵虎四大护卫的站立塑像。上方高悬着五方横匾,其中 “色正芒寒” 四个大字,为李鸿章之兄李瀚章所题。殿内还陈列着 “龙头铡”、“虎头铡”、“狗头铡” 以及包拯的遗像、家训、诗作碑文等。包公祠作为合肥的城市地理标志,是展示合肥包公文化的靓丽名片,也是全国面积最大、延续时间最久、社会影响最广、文化底蕴最深厚的包公纪念地,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魅力。

安徽博物院新馆坐落在合肥市蜀山区怀宁路 87 号,是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新馆占地面积约 6.2 万平方米,与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和美术馆形成品字形布局,是合肥的文化地标。馆内收藏了众多珍贵的文物,如金扣玛瑙碗、铸客大鼎、吴王光鉴、影青釉莲瓣纹注子注碗等,每一件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参观安徽博物院新馆,仿佛穿越时空,回到古代,感受安徽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休闲娱乐多样

合肥欢乐岛是一处集体验式旅游、青少年素质教育、团队集体休闲、企事业拓展培训于一体的大型旅游、休闲基地。这里有丰富多彩的游乐项目,如过山车、跳楼机、大摆锤等刺激项目,也有旋转木马、碰碰车等亲子项目,能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蜀山体育中心是蜀山区重要的体育休闲场所,拥有现代化的体育设施,包括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游泳馆等。这里经常举办各类体育赛事和健身活动,为市民提供了一个锻炼身体、享受运动乐趣的好去处。

合肥滨湖湿地公园地处合肥市包河区东南,靠近巢湖北岸,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公园内树木繁茂,空气清新,有丰富的生态资源。游客可以在这里徒步、骑行、观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同时,公园内还设有儿童游乐区、烧烤区等休闲设施,适合全家出游。

五、魅力蜀山展未来

蜀山区,这片充满传奇色彩的土地,在名字由来、人口、经济、旅游等方面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与卓越的成就。

从名字由来上看,大蜀山赋予了蜀山区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那些关于大蜀山的传说,如蜀僧凿井、与恶龙搏斗等,不仅是一段段动人的故事,更是蜀山区人民精神的象征,代表着勇敢、坚韧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人口方面,蜀山区常住人口已突破百万大关,且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大量的人口为区域发展带来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旺盛的消费需求。这也促使蜀山区不断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投入,提升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为居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经济上,蜀山区工业稳步前行,汽车制造业等重点行业蓬勃发展,高新技术企业不断涌现,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消费市场回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持续增长,通过一系列促消费措施,创新消费场景,优化消费环境。服务业更是蓬勃发展,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迅速,多行业齐头并进。投资增速显著,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投资等方面增速回升明显,大项目建设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旅游方面,蜀山区拥有如画的自然风光,大蜀山风景区、合肥植物园、翡翠湖风景区等景点各具特色,吸引着大量游客。文化遗址厚重,包公祠、安徽博物院新馆等成为展示合肥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休闲娱乐场所多样,合肥欢乐岛、蜀山体育中心、合肥滨湖湿地公园等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丰富的休闲选择。

展望未来,蜀山区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在经济发展方面,将继续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培育更多的创新型企业。消费市场将进一步扩大,随着首店经济的发展和消费政策的不断优化,商业活力将持续提升。服务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不断拓展新的领域和业态。在旅游方面,将进一步挖掘和整合旅游资源,提升景区品质和服务水平,打造更多具有影响力的旅游品牌。同时,加强旅游与文化、体育等产业的融合发展,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在人口方面,随着蜀山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环境的持续改善,将吸引更多的人才前来定居、工作和创业。这将为蜀山区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人力资源保障。

总之,蜀山区在名字由来、人口、经济、旅游等方面的特色和成就,为其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相信在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蜀山区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成为合肥市乃至安徽省的一颗璀璨明珠。